超微粉體的表面處理方法按其處理原理可分為表面物理處理和表面化學處理兩大類;按改性劑類型可以分為表面有機政性和表面無機改性;按實際使用方法可分為以下五類。
1,表面化學包覆。采用有機化合物作為表面改性劑,利用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在超微粉體表面的吸附或化學反應對顆粒表面進行包覆或接枝以改變顆粒表面性質(zhì)或達到表面改性的目的的方法。
2,機械力化學。通過粉碎、摩擦等方法增強粒子的表面活性。這種活性使分子晶格發(fā)生位移,內(nèi)能增大,從而使粒子溫度升高、熔解或熱分解,在機械力
作用下活性的超微粉體表面與其他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附著,達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3,膠囊化。在粒子表面包上一層其他物質(zhì)的膜,使粒子表面物性發(fā)生改變與0不同的是,包覆的這層膜是均勻的。
4,高能表面處理。利用電暈放電、紫外線、等離子束射線等對粒子進行表面處理。
5,沉淀反應包覆。這是通過無機化合物在顆粒表面的沉淀反應,在顆粒表面形成一層或多層包覆層,以達到改善粉體表面性質(zhì),如催化、色澤、著色力遣蓋力、抗菌性、耐候性、電、磁、熱性能和體相性質(zhì)等目的的粉體表面改性方法,是一種“無機/無機包覆”或“無機納米/微米粉體包覆”表面改性方法。筑淀反應是目前工業(yè)上超微粉體表面處理或表面改性常用的方法。
超微粉體的表面改性處理既可以采用干法工藝,也可以采用濕法工藝。具體選用時要依表面處理方法及粉體制備工藝而定。表面處理可以在粉體制備中遺行,也可在粉體制備后進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超微粉體的表面改性方法和工藝也在不斷進步,下面將對前述五種常用的超微粉體表面處理的方法和表面處理工藝進行討論。
咨詢熱線
13378657020